查看原文
其他

《求是》杂志刊发谌贻琴署名文章:不负殷切嘱托 圆梦全面小康

贵州日报 2021-10-18


2021年第14期《求是》杂志刊发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署名文章《不负殷切嘱托 圆梦全面小康》。



全文如下:


不负殷切嘱托 圆梦全面小康

谌贻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庄严宣告,也标志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贵州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贵州大地的“千年之变”,是贵州人民的无上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各族人民十分关心,对贵州脱贫攻坚、全面小康非常牵挂,多次到贵州考察调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指出贵州已经进入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2015年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专门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参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并在十九大期间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为贵州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举全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按时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今年春节前夕,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重大时刻,总书记再次到贵州考察调研,对贵州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一个生动缩影。


决胜脱贫攻坚,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长期以来,贫穷一直是贵州沉重的标签。新中国成立前,贵州农村人口几乎全部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贫困问题仍然很突出。2012年贵州贫困发生率为26.8%,全省贫困人口还有923万,88个县(市、区)中有66个国家级贫困县,83个县有扶贫开发任务,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


黔西市化屋村曾经是一个贫困发生率高达63.6%的穷山沟,通过精准扶贫,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4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1500元,世代受贫穷困扰的苗家儿女过上了小康生活。图为2021年6月6日,人们在化屋村码头广场表演舞蹈。 贵州省委宣传部供图 史开心/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贵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选派4.57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用好各方帮扶资源,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四场硬仗”,按年度分季度压茬推进系列攻坚行动,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作为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重重大山像一道道屏障阻碍着贵州发展和老百姓脱贫致富。要想富、先修路。经过多年奋战,贵州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基础上,2017年以来建成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惠及1200万农村人口,打通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子孙后代的“幸福路”,交通问题不再是严重阻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要想富、先修路。经过多年奋战,贵州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基础上,2017年以来建成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惠及1200万农村人口,打通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子孙后代的“幸福路”。图为黔南州长顺县广顺盐井通组路。 贵州省委宣传部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要实施易地搬迁,将这部分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贵州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探索城镇化集中安置、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等做法,共搬迁192万人。深入实施以产业发展、培训就业、社区治理为重点的后续扶持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如今,搬迁群众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主动将新旧住房对比照片挂在家中,由衷表达“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共产党”的感恩之情。


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乡是彝族、苗族聚居地,贫困发生率曾高达83.7%,许多45岁以上的村民一辈子没出过大山。2016年,三宝乡整乡搬迁到县城安置区。搬迁后,群众住进了民族特色浓郁的新房子,通过大力发展旅游,美丽的民族风情小镇吸引着八方来客,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收入明显提高,群众感叹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幸福一百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明了贵州农民脱贫的基本出路。我们坚持绿色优质的特色,因地制宜大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如今,贵州茶叶、辣椒、李子、蓝莓、太子参、金钗石斛等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列,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居全国前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黔西市化屋村,是贵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典型样本。这个“悬崖下的村寨”,村民们“出山要攀‘手扒岩’,吃水要到江边背,住着茅草屋,病了挖草药”,是一个贫困发生率高达63.6%的穷山沟。通过精准扶贫,村民们住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新房子,种下了玛瑙红樱桃,发展起林下经济,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4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1500元,世代受贫穷困扰的苗家儿女过上了小康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到贵州考察调研,来到化屋村,看到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非常高兴,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奋力后发赶超,夯实全面小康基础


对贵州来讲,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贵州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努力通过经济发展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打造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同时,贵州生态脆弱,如何既能加快发展又保护好生态,是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这些年来,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创造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的黄金发展期。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1.78万亿元,从2012年的全国第26位提升到第20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第31位上升到第25位,实现了从长期靠后、奋起直追到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安新区调研时,提出了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要求,成为贵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质量效益的主攻方向。贵州坚决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力实施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业体系从低端、粗放、低效迈向中高端,2020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1.4万亿元,比10年前增加近1万亿元。


贵州具有气候凉爽、地质结构稳定、能源充足等优势,适合大数据这样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贵州调研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向在贵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发来贺信;今年在贵州考察调研时,要求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饱含着对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充分肯定、大力支持和殷切期望。贵州把大数据作为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抓手,大力建设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贵阳贵安成为全世界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连续6年举办数博会,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华为、腾讯、苹果等大数据领军企业落户贵州,一批本土大数据企业快速成长。深入实施“万企融合”,上“云”企业超2万家,“贵州工业云”用户超17万户。


兴达兴建材公司是贵州本土成长起来的一家混凝土生产企业,但在这里,既听不到震耳的轰鸣,也看不到漫天的飞尘,整个生产线采取全封闭、自动化运作,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混凝土企业形象大不一样。这些变化都源于企业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平台“砼智造”,实现了生产、销售、物流、施工等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帮助企业减少人力成本70%,降低次品率60%,提高生产效率10%,充分展现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巨大作用。


贵州风光醉人、风物迷人、风情动人,是全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贵州深刻认识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和光明前景,着力把旅游业打造为展现贵州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打响“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旅游业持续“井喷”,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


护美绿水青山,擦亮全面小康底色


贵州山川秀丽,风光宜人。但贵州生态环境具有两面性,既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有着良好生态环境基础;又是我国石漠化严重的省区之一,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破坏了就很难恢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贵州深切体会过去人们“盼温饱”、“谋生计”,现在“盼环保”、“谋生态”,对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宜居的环境等有越来越多的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到贵州调研的6月18日设立为贵州生态日,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上山植树,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1.5%,比10年前提高了21个百分点,厚植了全面小康的绿色底色。


20世纪80年代,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因过度砍树开荒导致森林覆盖率不足5%。“海拔两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里粮荒荒”,这段顺口溜曾是海雀的真实写照。在老支书文朝荣带领下,海雀村民几十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如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7%,放眼望去是一片郁郁葱葱的万亩林海。仅采松果一项,村民每年就有五六千元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苦甲天下”的贫困村变成了“满目皆绿”的小康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取得双胜利。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些年,贵州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任务,坚持“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大力实施南明河“除臭变清”等一系列防治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总书记实地察看了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现场的河水清澈见底,环保部门现场监测分析水质达到一类水体标准。这些年,贵州人民的“生态自信”越来越强,优良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全面小康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充分彰显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厚人民情怀。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民生事业差距很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抓住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问题,实打实地做,循序渐进地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是最长远、最根本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教育十分关心,2015年在贵州调研时专程考察清镇职教城,2015年9月亲自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贵州山区过去教学点少,教育条件差,许多农村孩子小小年纪就得奔波一两个小时跋山涉水上学,中午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穷省也要办好教育。贵州连续多年压缩党政机关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全面免除中职学生学费,成为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省份之一,孩子们告别了跋山涉水上学的历史,实现了住学校、吃食堂,数百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多青年学子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前贵州一些乡村医疗水平较低,很多群众“小病靠拖、大病靠扛”,看病靠“赤脚医生”。针对这些情况,贵州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网,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每个行政村都有1个卫生室且不少于1名合格村医。住有所居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梦想,贵州结合山区气候特点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透风漏雨老旧住房整治,330万户农村群众从“忧居”变成了“优居”。针对一些群众喝不上“放心水”问题,在全省大兴水利建设,实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攻坚战,74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结束了人背马驮、靠天吃水的日子。


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过去是一个饮水难、看病难、灌溉难、增收难的典型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因为贫瘠荒芜被称为“荒茅田”。近年来,通过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这里已经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26元、集体经济积累达1145万元,走出了一条花繁叶茂的全面小康之路。


实现全面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到贵州考察调研,为我们指明了新征程的前进方向。贵州将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贵州新篇章。


(来源:求是杂志社)


编辑:刘添元 李娟 王培 
统筹:晏海艳编审:李筑 王璐瑶

更多新闻

· 谌贻琴: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谌贻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 贵州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遵义隆重举行 谌贻琴发表讲话 李炳军主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